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广袖高髻

广袖高髻

后汉书.马廖列传》:“夫改政移风,必有其本……长安语曰:‘城中好高髻,四方高一尺;城中好广眉,四方且半额;城中好大袖,四方全匹帛。’斯言如戏,有切事实。”后因以“广袖高髻”为风俗奢荡之典。唐白居易《进士策问》之三:“闻广袖高髻之谣,则知风俗之奢荡也。”


并列 宽大的衣袖,高耸的发髻。后用以形容风俗奢荡。语本汉时童谣:“城中好高髻,四方高一尺。城中好大眉,四方眉半额。城中好广袖,四方用匹帛。”唐·白居易《进士策问》之三:“闻~之谣,则知风俗之奢荡也。”△用于描写风情。


【典源】《后汉书·马廖列传》:“夫改政移风,必有其本。传曰:‘吴王好剑客,百姓多创瘢; 楚王好细腰,宫中多饿死。’长安语曰:‘城中好高髻,四方高一尺; 城中好广眉,四方且半额; 城中好大袖,四方全匹帛。’斯言如戏,有切事实。”

【今译】 后汉时马廖上疏说,改变奢侈风俗,必须从朝廷先做起。长安流传这样的民谣:“城中喜欢梳高髻,四方就会梳一尺。城中喜欢画阔眉,四方画满半个额。城中喜欢穿大袖,四方就用整匹做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风俗奢靡。

【典形】 半额、广眉、广袖高髻、阔眉广袖、眉半额、髻高、一尺春风髻。

【示例】

〔半额〕 南朝梁·费昶《咏照镜》:“城中皆半额,非妾画眉长。”

〔广眉〕宋·苏轼 《监试呈诸试官》:“广眉成半额,学步归踔踸。”

〔广袖高髻〕 唐·白居易《进士策问五道》:“闻广袖高髻之谣,则知风俗之奢荡也。”

〔阔眉广袖〕 清·黄遵宪《别赖云芝同年》:“长安纨袴多清狂,阔眉广袖时世妆。”

〔眉半额〕 宋·黄庭坚 《寄晁元忠》:“楚宫细腰死,长安眉半额。”


【词语广袖高髻】  成语:广袖高髻汉语词典:广袖高髻

猜你喜欢

  • 北海樽前客

    《后汉书.孔融传》载,汉末孔融为北海相,宾客日盈其门,常叹曰:“坐上客恒满,尊中酒不空,吾无忧矣。”坐:同“座”。尊:同“樽”,古代的盛酒器具。后以北海樽前客为赞誉主人好客,宾主欢聚的典故。清.赵执信

  • 三千宠爱在一身

    把对三千人的宠爱都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。 旧指妃嫔获得帝王的专宠。语出唐.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后宫佳丽三千人,三千宠爱在一身。”《醒世恒言.勘皮靴单证二郎神》:“只因安妃娘娘三千宠爱偏在一身,韩夫人不

  • 死友与生友

    《后汉书.范式传》:“范式字巨卿,山阳金乡人也,一名氾。少游太学(相当于国立大学,惰后叫国子监),为诸生,与汝南张劭为友。劭字元伯,二人并告归乡里。……。式仕为郡功曹(郡的属官,掌管选拔表彰功劳的事)

  • 君子猿

    源见“猿鹤沙虫”。喻指有才德的阵亡将士。清赵翼《愍忠寺石坛相传唐太宗征高丽回瘗战骨处》诗:“岂乏功臣狗,兼多君子猿。”

  • 神燕

    源见“石燕”。指一种传说中能随天气阴晴而变化的神奇之石。唐司空曙《酬卫长林岁日见呈》:“今日彩盘上,神燕不须雷。”

  • 中郎传业

    同“中郎有女”。宋刘克庄《沁园春.十和林卿得女》词:“中郎传业,蔡琰词章。”

  • 操刀制锦

    源见“操刀伤锦”。喻出仕从政。唐杨炯《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》:“实谓枢机八座,上下三阶,岂惟缚柱鞭丝,操刀制锦。”宋王安石《贺知县启》:“操刀之能制锦,素显殊勋;弹琴之不下堂,行闻异政。”连动 比喻

  • 绕梁

    源见“馀音绕梁”。形容音乐之声高亢回旋,经久不息。晋陆机《演连珠》之十:“绕梁之音,实萦弦所思。”明梅鼎祚《玉合记.怀春》:“绕梁雅足清歌,长袖由来善舞。”【词语绕梁】   汉语大词典:绕梁

  • 言巧如簧

    源见“巧言如簧”。指善为巧伪之言。明沈鲸《双珠记.刑逼成招》:“那李克成心多狡,素横行,言巧如簧疑上听。”

  • 萧规

    源见“萧规曹随”。指前人制定的规章制度。元 赵孟?《送史总管廉访江东》诗:“可能召父专前代,更有萧规俾后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