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山中宰相

山中宰相

南史.陶弘景传》载:南朝梁.陶弘景初仕齐为左卫殿中将军,入梁,隐居于句容县句曲山(即茅山,在江苏省西南部),武帝(萧衍)时屡加礼聘,并不出。“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,无不前以谘询。月中常有数信。时人谓为山中宰相。”

“山中宰相”也简称为“山相”。后以比喻隐居不出仕却参谋国政的人。

唐.郑谷《蔡处士》诗:“旨趣陶山相,诗篇沈隐侯(南朝梁沈约谥号隐侯)。”(见《郑守愚集》卷三)


偏正 称隐居的高贤。也称空有宰相之才而不被任用。语出《南史·陶弘景传》:“陶弘景字通明,丹阳秣陵人也……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,无不前以谘询。月中常有数信,时人谓为山中宰相。”《宋史·邓孝甫传》:“予自谓~,虚有其才也;自谓文昌先生,虚有其词也。不得大用于盛世,亦无憾焉,盖有天命尔。”△褒义。→蒿蓬藏金


【典源】 《南史· 隐逸传 · 陶弘景传》: 南朝陶弘景挂朝服上表辞禄,隐居于句容之句曲山,“乃中山立馆,自号华阳陶隐居。人间书札,即以隐居代名。”“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,无不前以咨询。月中常有数信,时人谓为山中宰相。”

【今译】 南朝陶弘景辞官后隐居于句曲山 (即茅山),自号华阳陶隐居。但梁武帝很信任他,国家每当有吉凶征战的大事,就派人前去向他咨询,一月之中有几次,当时人称为山中宰相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退隐但仍参与政事的人。

【典形】 华阳处士、华阳计、山中陶弘景、山中相、山中宰相、陶山相、陶隐居、宰相在山中。

【示例】

〔华阳处士〕 明·陈子龙《自慨》之四:“难谐紫府仙人梦,近好华阳处士风。”

〔华阳计〕 清·王士禛《见田家饭牛者意有所感》:“宁戚歌偏拙,华阳计早成。”

〔山中陶弘景〕 清·徐作肃《赠陈相年》:“山中陶弘景,宰相可媲名。”

〔山中相〕 元·汤式《一枝花·送车文卿归隐》:“此山中相不登仕版,此壶内翁不炼金丹。”

〔山中宰相〕 明·徐渭《倪某别有三绝见遗》之一:“汝南月旦君如准,好握山中宰相权。”

〔陶山相〕 唐·郑谷《蔡处士》:“旨趣陶山相,诗篇沈隐侯。”

〔陶隐居〕 唐·高适《送虞城刘明府》:“今日逢明圣,吾为陶隐居。”

〔宰相在山中〕 清·钱谦益《登茅山》之三:“回首南朝尘雾里,徒闻宰相在山中。”


【词语山中宰相】  成语:山中宰相汉语词典:山中宰相

猜你喜欢

  • 雪夜微行

    此典为赵匡胤微服访功臣事。微行:便装出行。赵普(922-992年)字则平,幽州蓟县(今北京大兴县西南)人,后迁河南洛阳。后周时为赵匡胤幕僚,任掌书记。策划陈桥兵变,为宋朝开国功臣,授右谏议大夫,充枢密

  • 室内江流

    源见“姜诗跃鲤”。形容孝德感天。北周庾信《温汤碑》:“山间涌水,实表忠诚;室内江流,弥彰纯孝。”【词语室内江流】  成语:室内江流汉语大词典:室内江流

  • 剑析延津

    源见“丰城剑气”。喻佳偶分离。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三二:“锦窝爱妾,一朝剑析延津。”

  • 金兰好

    源见“金兰之友”。指志同道合的好友。南朝 齐王融《秋胡行》:“且洽金兰好,方愉琴瑟情。”

  • 先小人,后君子

    商场中习用之熟语。表示先把计较利害得失的话说在前头,然后再讲情谊。语出《西游记》八四回:“如今先小人,后君子,先把房钱讲定,后好算帐。”《醒世姻缘传》四九回:“凡事先小人,后君子好,先君子,后小人就不

  • 五弟训禽荒

    《尚书.夏书.五子之歌》:“太康失邦,昆弟五人,须于洛汭,作《五子之歌》。”《史记》卷二《夏本纪》:“夏后帝启崩,子帝太康立。帝太康失国,昆弟五人,须于洛汭,作《五子之歌》。”南朝宋.裴骃《史记集解》

  • 韩非孤愤

    《史记.韩非列传》:“(韩)非见韩之削弱,数以书谏韩王,韩王不能用。于是韩非……悲廉直之不容于邪枉之臣,观往者得失之变,故作《孤愤》、《五蠹》……十余万言。”战国时,韩国贵族韩非是一位作家,他的著作较

  • 梁狱书

    《史记.邹阳列传》:“邹阳者,齐人也。游于梁,与故吴人庄忌夫子、淮阴枚生之徒交。上书而介于羊胜、公孙诡之间。胜等忌邹阳,恶之梁孝王。孝王怒,下之吏,将欲杀之。邹阳客游,以谗见禽,恐死而负累,乃从狱中上

  • 薏苡诬

    同“薏苡明珠”。清蒲松龄《阮亭先生思归二十四韵》:“胡乃麑裘谤,忽成薏苡诬。”

  • 韦公云朵

    源见“韦陟五朵云”。书信的美称。宋赵鼎臣《问侯苏内翰启》:“赐韦公之云朵,圭窦生辉;颁文举之酒樽,龟肠径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