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“乐不思蜀”。何其芳《忆昔》诗之三:“留连光景不思蜀,惆怅天神犹醉秦。”
《论语.阳货》:“不曰坚乎?磨而不磷。不曰白乎?涅而不缁。”谓极坚之物,磨也磨不薄;极白之物,染也染不黑。比喻操守坚贞,不受环境影响,经得起考验。明李贽《史纲评要.唐中宗皇帝纪》:“如狄公者,真所谓磨
旦旦,诚恳貌,信誓旦旦,初为形容誓言诚挚可信,后则一般反其意而用之,表示虚情假意的伪善面目。古代民歌中一位弃妇在回忆少时欢爱生活时说,我本想和你白头到老,谁知如今成仇人。远望淇水还有岸,近看丘陵还有坡
不学诗,便不会说话。 古人认为“诗以言志”,不学诗就无从表达自己的志趣。语出《论语.季氏》:“尝独立,鲤趋而过庭。曰:‘学诗乎?’对曰:‘未也。’‘不学诗,无以言。’”里波《诗里诗外》(《长江日报》
源见“英雄入彀”。比喻人才入其掌握。亦指应进士考试。宋范仲淹《赠户部郎中许公墓志铭》:“翘翘入彀,郁郁登瀛。荣滞六曹,淹恤百城。”亦比喻中圈套。清李渔《凰求凤.先醋》:“怕什么良缘难遂,只要你赚鸳鸯,
同“瓮间吏部”。宋黄庭坚《送酒与毕大夫》诗:“瓮边吏部应欢喜,殊胜平原老督邮。”
《孟子.梁惠王下》:“滕,小国也,间于齐 楚,事齐乎?事楚乎?”后因以“事齐事楚”喻国家无自主权而依附大国。邹容《革命军》一章:“吾悲夫吾同胞之成事齐事楚任人掬抛之天性也。”并列 比喻国家不能独立自主
源见“文君沽酒”。美称送酒女郎。北周庾信《春赋》:“绿珠捧琴至,文君送酒来。”
源见“不分皂白”。比喻没有是非标准。晋袁宏《后汉纪.桓帝纪上》:“孟轲以为人无是非之心,非人也。弟於是何太无皂白邪!”《聊斋志异.新郑狱》:“公以无质实,叱去之。二人下,皆以官无皂白。”【词语无皂白】
源见“紫气东来”。指老子出关时所乘骑的青牛。因其中隐含“青”字,故以咏青色。唐雍裕之《四色》诗之二:“道士牛已至,仙家鸟亦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