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小心翼翼

小心翼翼

原指虔恭谨慎,后来则形容谨慎小心,放不开手脚。公元前516年,齐国出现彗星。齐景公下令举行宗教仪式以禳灾。晏婴劝告他说:“这样做是无益的。彗星本身就是为除秽而出现的。您如没有败政,禳灾就没有意义;如有败政,则禳灾也不会起作用。《诗经》上说:‘只有周文王为人处世严谨虔城,敬事上帝,所以受到各国拥戴。’您即位以来,从无失德之处,各国诸侯正在前来朝见您,为什么还怕彗星呢?”景公听了很高兴,下令停止禳灾。

【出典】:

左传·昭公二十六年》:“齐有彗星,齐侯使禳之。晏子曰:‘无益也,祇取诬焉。天道不谄,不贰其命,若之何禳之?且天之有彗也,以除秽也。君无秽德,又何禳焉?若德之秽,禳之何损?《诗》曰:‘惟此文王,小心翼翼。昭事上帝,聿怀多福。厥得不回,以受方国。’君无违德,方国将至,何患于彗?’……公说,乃止。”

【例句】:

管子·弟子职》“夙兴夜寐,衣带必饰,朝益暮习,小心翼翼。”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礼乐志》:“王侯秉德,其邻翼翼。”


并列 翼翼,恭敬、慎重。原形容恭敬严肃的样子。现多形容一举一动小心谨慎,不敢疏忽。语出《诗经·大雅·大明》:“维此文王,小心翼翼。”又《诗经·大雅·烝民》:“令仪令色,小心翼翼。”艾明之《浮沉》:“她~地做着一切,心里就像拉紧的弦,绷得紧紧的。”△褒义。用于形容处事态度。→小心谨慎 谨小慎微 小心在意 ↔粗心大意。也作“翼翼小心”。


【词语小心翼翼】  成语:小心翼翼汉语词典:小心翼翼

猜你喜欢

  • 焚砚

    唐.房玄龄等撰《晋书.陆机传》:“弟云(陆云,字士龙)尝与书曰:‘君苗(崔君苗)见兄文,辄欲烧其笔砚。’”西晋文学家陆机,文才倾动一时,其弟陆云曾写信告诉陆机说:“崔君苗看到您的文章,叹为观止,老想烧

  • 竹帛

    竹简和白绢,古代供书写之用。此典指汉景帝颁发诏书,认为汉文帝的功德可以书写竹简和白绢,载入史册。汉景帝(前188——前141年),姓刘名启,是汉文帝刘恒之子。汉文帝刘恒于后元七年(前157年)病死,刘

  • 鱼变

    同“鱼化龙”。唐 陈标《赠元和十三年登第进士》诗:“眼看鱼变辞凡水,心逐鹦飞出瑞风。”

  • 牙管一双

    《南史.范岫传》:“每所居官,恒以廉洁著称。为长城令时,有梓材巾箱,至数十年,经贵遂不改易,在晋陵唯作牙管笔一双,犹以为费。”后以“牙管一双”比喻为官廉洁。

  • 干椹䝁豆

    《三国志.魏书.贾逵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:“杨沛字孔渠,冯翊万年人也。初平中,为公府令史,以牒除为新郑长。兴平末,人多饥穷,沛课民益畜干椹,收䝁豆(䝁,音lāo,䝁豆,野绿豆),阅其有余以补不足,如

  • 蒙锦绣

    《史记.滑稽列传.优孟传》:“楚庄王之时;有所爱马,衣以文绣,置之华物之下,席以露床,啗以枣脯。”楚庄王喜爱马匹,故把锦绣披在他喜爱的马背上。后遂用为殊宠之典。唐.杜牧《往年随故府吴兴公夜泊芜湖口令赴

  • 识时务者为俊杰

    时务:当前形势。俊杰:才智出众的人。指能够预见到形势的发展,才算是才智出众的人。刘备在东汉末年军阀争战中,屡屡不得志。一次他去拜访司马德操(司马徽,隐士,人称水镜先生),询问当前之事,司马德操说:“一

  • 东家处子

    同“东家子”。林学衡《艳体》诗之一:“东家处子三年怨,南国佳人绝代容。”【词语东家处子】   汉语大词典:东家处子

  • 去珠复还

    源见“合浦珠还”。比喻人或物去而复还,失而复得。明沈受先《三元记.遣妾》:“去珠复还,缺月再圆,一家骨肉重相见。”【词语去珠复还】   汉语大词典:去珠复还

  • 玩岁愒月

    同“玩愒”。明 张敬修《张文忠公行实》:“乃当事者玩岁愒月,卒不能以实应。”见“玩岁愒日”。明·周圣楷《张居正本传》:“乃当事者~,卒不能以实应。即敷奏,徒文具耳。”【词语玩岁愒月】  成语:玩岁愒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