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实事求是

实事求是

实事:根据实证。求是:求索真相。“实事求是”是《汉书》对西汉河间献王刘德治学态度的评价。刘德(?——130年),汉景帝刘君之子,汉武帝刘彻的异母弟。景帝前二年(前155年),封河间(今河北献县一带)王。刘德研究学术,喜爱古籍,根据实证去求索真相。他从民间搜求历史典籍,得到善本书,就留下正本,另外派人精心抄录副本并赐黄金丝帛奉还给献书者。于是,各地藏有古书的人不远千里,把祖先遗留的旧书送给献王。因而河间献王刘德得到许多古代典籍,数量与汉朝政府的藏书相等。刘德搜求的书籍都是秦朝之前的古文珍本,如《周书》、《尚书》、《礼》、《礼记》、《孟子》、《老子》以及孔子七十弟子的论著等。刘德在读书求学上推举六经(即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六种儒家经书),还在河间封国内设立了《毛氏诗》、《左氏春秋》博士。河间献王研习礼乐,重视儒学,多与儒者交往。殽山以东地区的许多儒者都慕名前来,和他交往。后以“实事求是”为典,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实实在在地办事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53《景十三王传·河间献王刘德传2410页:“河间献王以孝景前二年立,修学好古,实事求是。从民得善书,必为好写与之,留其真,加金帛赐以招之。繇(yóu尤,同“由”)是四方道术之人不远千里,或有先祖旧书,多奉以奏(进献)献王者,故得书多,与汉朝等。”“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,《周官》、《尚书》、《礼》、《礼记》、《孟子》、《老子》之属,皆经传说记,七十子之徒所论。其学举六艺,立《毛氏诗》、《左氏春秋》博士。”“山东诸儒(者)〔多〕从而游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刘跂《赵氏金石录序》:“东武赵明诚德夫家,多前代金石刻,仿欧阳公《集古》所论,以考书传诸家同异,订其得失,著《金石录》若干卷,别白抵捂,实事求是,其言斤斤,甚可观也。” 清·李伯元《官场现形记》7回:“老弟肚里实在博学,但上头的意思是要实事求是;你的文章固然很好,然而空话太多,上头看了恐怕未必中意。” 清·梁启超《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》:“本期学者以实事求是为学鹄,颇饶有科学的精神。”


主谓 依据实证,探索规律。《汉书·河间献王传》:“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,修学好古,~。”梁启超《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》:“本朝学者以~为学鹄,颇饶有科学的精神。”也指实实在在地办事和说话。茅盾《子夜》5:“我们不论是办个银行,或是别的什么,总是~,不能干买空卖空的勾当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称赞干实事方面。


【词语实事求是】  成语:实事求是汉语词典:实事求是

猜你喜欢

  • 洛浦

    源见“洛神”。指洛水之滨。亦借指洛神。唐梁锽《名姝咏》:“临津双洛浦,对月两嫦娥。”【词语洛浦】   汉语大词典:洛浦

  • 河梁

    源见“河梁别”。指生死离别之地。唐唐彦谦《春残》诗:“落花如便去,楼上即河梁。”【词语河梁】   汉语大词典:河梁

  • 庾信乡关思

    源见“庾信愁”。喻指异域思乡。唐李群玉《请告南归留别同馆》诗:“不胜庾信乡关思,遂作陶潜归去吟。”

  • 拗项

    《太平广记》卷一六五引唐卢言《卢氏杂说.郑馀庆》:“郑馀庆,清俭有重德。一日,忽召亲朋官数人会食……馀庆呼左右曰:‘处分厨家,烂蒸去毛,莫拗折项。’诸人相顾,以为必蒸鹅鸭之类。逡巡,舁台盘出,酱醋亦极

  • 揆宰

    同“揆门相”。宋李纲《乞罢尚书左仆射第一札子》:“伏念臣愚蠢无取,独守孤忠,遭遇陛下龙飞之初,特加识擢,起于江湖之滨,任以揆宰之职。”【词语揆宰】   汉语大词典:揆宰

  • 天下无双将

    《汉书.李广传》:“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:‘李广材器,天下无双,自负其能,数与虏确,恐亡之。’”“武帝即位,左右言广名将也,由是入为未央卫尉。”西汉名将李广,英勇善战,屡建奇功,典属国公孙昆邪曾称赞

  • 片芹寸曝

    源见“献芹”、“献曝”。指所献菲薄。用作谦词。明张煌言《答闽南缙绅公书》:“若新府肯敬承先志,敦厚天潢,哀王孙而进食,又何烦不肖之片芹寸曝。”

  • 鲲鹏运海

    同“鲲鹏展翅”。清 江云龙《肯堂归自淮上各答一首》诗之一:“庄生放言颇快意,鲲鹏运海天倍风。”

  • 酒误蛇

    源见“杯弓蛇影”。指生病。唐 卫象《伤李端》诗:“人去门栖?,灾成酒误蛇。”

  • 子陵心

    源见“羊裘钓”。指隐居避世之心。唐许浑《晚泊七里滩》诗:“荣华暂时事,谁识子陵心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