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孟公惊坐

孟公惊坐

源见“陈惊座”。形容人负盛名,受人仰慕。明唐寅《侠客》诗:“孟公好惊坐,郭解始横行。”坐,通“座”。


【典源】《汉书·游侠传·陈遵传》:陈遵“长八尺余,长头大鼻,容貌甚伟。略涉传记,赡于文辞。……请求不敢逆,所到,衣冠怀之,唯恐在后。时列侯有与遵同姓字者,每至人门,曰陈孟公,坐中莫不震动,既至而非,因号其人曰陈惊坐云。”

【今译】 汉代陈遵字孟公,是当时著名的侠义之士。他身材高大,容貌伟岸,为人好客,交游甚广。有人请求从来不回绝,所到之处,当地有名的士人争先邀请他,唯恐落后。当时列侯中有一人与陈遵同姓同字,这人每次去人家,一报说陈孟公来了,在坐的人无不震惊,等到见了才知道不是,于是称此人为“陈惊坐”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有盛名,受人仰慕; 或形容人徒具虚名。

【典形】 陈惊坐、呼余惊坐、惊坐、举坐惊、孟公惊坐、座惊称字孟、虚名陈惊坐。

【示例】

〔陈惊坐〕 清·吴伟业《癸巳春日禊饮社集》:“众中谁识陈惊坐,顾陆相看是老成。”

〔呼余惊坐〕 清·陈维崧《沁园春·赠别芝麓先生》:“正戟门开日,呼余惊坐; 烛花灭处,目我余思。”

〔惊坐〕 唐·骆宾王《春日离长安客中言怀》:“剧谈推曼倩,惊坐揖陈遵。”

〔举坐惊〕 清·唐孙华《有客》:“自非陈孟公,难令举坐惊。”

〔孟公惊坐〕 明·唐寅《侠客》:“孟公好惊坐,郭解始横行。”

〔座惊称字孟〕 南朝陈·柳庄《刘生》:“座惊称字孟,豪雄道姓刘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汤

    “金城汤池”的简称。象钢铁一样坚固的城墙,象沸水一样的护城河。语见《汉书·蒯通传》:在秦末农民起义中,蒯通劝说范阳令徐公开城,向陈胜的部将武信君(武臣)投降。蒯通说自己要向武臣陈述利害,要武臣礼遇来降

  • 且看欲尽花经眼

    且:暂且。欲尽:指花将落完。 权且对着过眼欲尽的落花。 形容人的衰飒无聊的情绪。语出唐.杜甫《曲江》:“一片花飞减却春,风飘万点正愁人。且看欲尽花经眼,莫厌伤多酒入唇。”宋.黄庭坚《鹧鸪天》:“紫

  • 鸿避弋

    同“鸿飞冥冥”。清唐孙华《敬题先师朱昭芑先生遗像》诗:“但看鸿避弋,谁想凤仪庭?”

  • 父母在,不远游,游必有方

    游:离家外出。方:常处。 父母在世,不远离家乡,就是要外出,也必须有一定的去处。 古时认为孝子应当常在父母身边,即使要出门,也应有一定去向,以免父母悬念。语出《论语.里仁》:“父母在,不远游,游必

  • 蒲车

    同“安车软轮”。晋皇甫谧《高士传.申屠幡》:“前后凡蒲车特征,皆不就。”【词语蒲车】   汉语大词典:蒲车

  • 荆牛烹

    《太平御览》卷九百引南朝 宋刘义庆《幽明录》:“桓冲镇江陵,正会夕,当烹牛。牛忽孰视帐下都督甚久,目中泣下。都督咒之曰:‘汝若能向我跪者,当启活也。’牛应声而拜,众甚异之。都督复谓曰:‘汝若须活,遍拜

  • 执辔如组,两骖如舞

    辔( ㄆㄟˋ pèi ):马缰绳。组:用丝织的带子。骖( ㄘㄢ cān ):古代驾车的马,在中的叫服,在外的叫骖。 手握缰绳像丝带,骖马奔驰像跳舞。 形容驾驭车马技术高超。 常用以比喻御民有

  • 蛮腰

    源见“樊素”。借指善舞女子的细腰。明顾大典《青衫记.坐湿青衫》:“他有樱桃素口,杨柳蛮腰。”【词语蛮腰】   汉语大词典:蛮腰

  • 锻柳嵇

    源见“嵇康锻”。指行其所好而自得其乐之人。宋苏轼《试笔》诗:“是中有何好,而我喜欲迷。既似蜡屐阮,又似锻柳嵇。”

  • 入骨三分

    见“入木三分”。朱苏进、胡建新《康熙帝国》:“陈廷敬深深一躬,皇上此话,~,微臣感激不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