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四面楚歌

四面楚歌

指楚霸王项羽被汉王刘邦大军重重围困于走投无路之窘境。后以此典比喻四面受敌,孤立无援。秦末楚、汉相争,公元前203年,汉刘邦派韩信率领四十万大军围歼楚军。韩信布置了十面埋伏,把项羽楚军包围在垓(gāi该)下(今安徽灵璧县东南),项羽军队在垓下筑起营垒,兵少粮尽,汉军及诸侯兵重重包围。晚上听到汉军营里从四面传来楚地流行之歌声,项羽大惊,推想楚地都被汉军占领,以为大势已去,无可挽回了。此典又作“楚歌”、“鸡鸣楚地尽”、“楚歌四合”、“楚歌四面”、“四面歌残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7《项羽本纪》333页:“项王军壁垓下,兵少食尽,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。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,项王乃大惊曰:‘汉皆已得楚乎?是何楚人之多也!’”《集解》应劭曰:“楚歌者,谓《鸡鸣歌》也。”

【例句】:

北周·庾信《咏怀》之四:“楚歌饶恨曲,南风多死声。” 庾信《拟咏怀》:“鸡鸣楚地尽,鹤唳秦军来。” 唐·李白《拟恨赋》:“闻楚歌之四合,知汉卒之重围。” 清·秋瑾《满江红》:“四面歌残终破楚,八年风味徒思浙。” 茅盾《子夜》:“这种‘四面楚歌’的境地,他想来当真没有多大把握够冲得出去。” 郭明伦、张重天《冀鲁春秋》:“要利用这个胶着形势,再调动几路保安部队上来,让姚辉尝尝‘四面楚歌’的滋味。”


偏正 四面八方都是楚地的歌声。比喻孤立无援,四面受敌。语本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王军壁垓下,兵少食尽。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。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,项王乃大惊曰:‘汉皆已得楚乎? 是何楚人之多也!’”蔡东藩《五代史演义》:“好容易过了一宵,才见天明,又听得城外喧声,一齐趋集,好似那霸王被困,~。”△多用于描写处境方面。→腹背受敌 势孤计穷 危机四伏 ↔歌舞升平 百万雄师


【典源】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王军壁垓 (gai) 下,兵少食尽,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。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,项王乃大惊曰:‘汉皆已得楚乎?是何楚人之多也!’”注: 应劭曰:“楚歌者,谓鸡鸣歌也。”

【今译】 秦亡后,楚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争天下,最后项羽败退驻扎在垓下(今安徽灵璧县东南),兵少粮尽,汉军及诸侯军队将其重重包围。刘邦采用张良计策,让士兵唱起楚歌。夜里,项羽听到四面都唱楚国的鸡鸣歌,大吃一惊,说:“难道汉军已经尽占楚地了吗?为什么他们中楚国人这样多呢!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孤立危急,四面受敌的处境。

【典形】 楚歌、楚歌四合、楚歌四面、鸡鸣楚地尽、四面歌残、楚帐夜闻歌。

【示例】

〔楚歌〕 北周·庾信《咏怀》之四:“楚歌饶恨曲,南风多死声。”

〔楚歌四合〕 唐·李白 《拟恨赋》:“闻楚歌之四合,知汉卒之重围。”

〔楚歌四面〕 清·郑燮《项羽》:“玉帐深宵悲骏马,楚歌四面促红妆。”

〔鸡鸣楚地尽〕 北周·庾信《拟咏怀》:“鸡鸣楚地尽,鹤唳秦军来。”

〔四面歌残〕 清·秋瑾《满江红》:“四面歌残终破楚,八年风味徒思浙。”


【词语四面楚歌】  成语:四面楚歌汉语词典:四面楚歌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冠

    源见“南冠楚囚”。借指囚犯。唐骆宾王《在狱咏蝉》:“西陆蝉声唱,南冠客思侵。”亦借指南方人。北周庾信《率尔成咏》:“南冠今别楚,荆玉遂游秦。”【词语南冠】   汉语大词典:南冠

  • 添足画蛇

    源见“画蛇添足”。比喻节外生枝,多此一举。清黄宗羲《明儒学案.甘泉学案六》:“《孟子》一书,首尾照应,后先互发,凡有注解,添足画蛇。”

  • 五湖

    源见“范蠡扁舟”。指隐遁之所。晋葛洪《抱朴子.正郭》:“法当仰隮商 洛,俯泛五湖,追巢父于峻岭,寻渔父于沧浪。”【词语五湖】   汉语大词典:五湖

  • 蛟人泣

    源见“鲛人泣珠”。谓流泪成珠。蛟,通“鲛”。宋梅尧臣《王安之寄石榴》诗:“割之珠落盘,不待蛟人泣。”此用以咏石榴。

  • 隐侯

    《梁书.沈约传》载:南朝 梁文学家沈约曾为尚书仆射,卒谥“隐侯”。后以美称文人雅士。唐吴仁璧《南徐题友人邻居》诗:“待到秋深好时节,与君长醉隐侯家。”【词语隐侯】   汉语大词典:隐侯

  • 元龙高卧

    元龙:陈登的字,高卧,此处意为慢待客人。陈登字元龙,下邳(今江苏睢宁西北)人。初为徐州牧陶谦的典农校尉。后从吕布,又劝曹操攻杀吕布。曹操任为广陵太守,令聚众以图吕布。吕布被诛,以功加伏波将军,年三十九

  • 湘妃泪痕

    同“湘妃怨”。唐李嘉祐《江上曲》诗:“君看峰上斑斑竹,尽是湘妃泣泪痕。”

  • 挂角

    《新唐书.李密传》载:许公宇文述受隋炀帝之命,不使李密从事宿卫之事,而劝他以才学取官。密因谢病,专以读书为事。“闻包恺在缑山,往从之。以蒲鞯乘牛,挂《汉书》一帙角上,行且读。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,按辔蹑

  • 息影

    《庄子.渔父》:“不知处阴以休影,处静以息迹。”后因以“息影”指归隐。唐白居易《重题香炉峰下草堂东壁》诗:“喜入山林初息影,厌趋朝市久劳生。”徐迟《牡丹》四:“他在天津租界上息影三年多,又出现在武汉。

  • 高宗梦

    源见“拔才岩穴”。指殷高宗梦得贤相。泛指君王求贤。宋王庭珪《蝶恋花.赠丁爽丁旦及第》词:“杨柳江头春色暮,白马青衫,两郡文章主。只恐远方难久住,高宗梦觉思霖雨。”【词语高宗梦】   汉语大词典:高宗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