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和光同尘

和光同尘

《老子》:“挫其锐,解其忿;和其光,同其尘。”王弼注:“无所特显,则物无所偏争也;无所特贱,则物无所偏耻也。”吴澄注:“和,犹平也,掩抑之意;同,谓齐等而与之不异也。镜受尘者不光,凡光者终必暗,故先自掩其光以同乎彼之尘,不欲其光也,则亦终无暗之时矣。”后以“和光同尘”指掩抑锋芒,随俗而处。《后汉书.张奂传》:”吾前后仕进,十要银艾,不能和光同尘,为谗邪所忌。”


并列 收敛锋芒,随俗行事。语本《老子》4章:“和其光,同其尘。”王弼注:“无所特显,则物无所偏争也;无所特贱,则物无所偏耻也。”吴澄注:“和,犹平也,掩抑之意;同,谓齐等而与之不异也。镜受尘者不光,凡光者终必暗,故先自掩其光以同乎彼之尘,不欲其光也,则亦终无暗之时矣。”鲁迅《华盖集·并非闲话》:“自己也明知道违了‘~’的古训了,但我就是这样,并不想以骑墙或阴柔来买人尊敬。”△多用于形容人的行迹。↔抚尘走俗


【词语和光同尘】  成语:和光同尘汉语词典:和光同尘

猜你喜欢

  • 猿鹤虫沙

    《太平御览》卷九一六引《抱朴子》:“周穆王南征,一军尽化,君子为猿为鹤,小人为虫为沙。”按:《抱朴子》晋人葛洪撰,今本“释滞”篇中关于这件事作“山徙社移,三军之众,一朝尽化,君子为鹤,小人为沙。”这是

  • 三五少年日

    源见“东涂西抹”。指少年得意之时。宋黄庭坚《戏答王定国》诗:“非复三五少年日,把酒偿春颊生红。”

  • 螽羽

    同“螽羽诜诜”。明屠隆《昙花记.定兴开宴》:“螽羽逮下,鸡鸣相夫。贵以无骄,美能不妒。”【词语螽羽】   汉语大词典:螽羽

  • 留落周南

    源见“周南留滞”。谓留滞他乡。宋刘克庄《再和实之读邸报》之二:“留落周南众,萧条冀北空。”

  • 膻行

    《庄子.徐无鬼》:“羊肉不慕蚁,蚁慕羊肉,羊肉膻也。舜有膻行,百姓悦之。”成玄英疏:“舜有仁行,不慕百姓,百姓悦之。故羊肉比舜,蚁况百姓。”后因以“膻行”表示令人仰慕的德行。前蜀贯休《送卢舍人朝觐》诗

  • 纫兰

    同“纫兰结佩”。周实《哭洗酲》诗:“纫兰搴杜更多情,年年佳偶求云英。”【词语纫兰】   汉语大词典:纫兰

  • 张良箸

    源见“留侯借箸”。指高才献策。元谢应芳《赠章彦复省掾》诗:“祖逖鞭方着,张良箸欲筹。”

  • 行云

    源见“巫山云雨”。称神女或喻称所爱悦的女子。唐杜甫《雨不绝》诗:“舞石旋应将乳子,行云莫自湿仙衣。”也指男女欢会。宋柳永《西施》词之二:“洞房咫尺,无计枉朝珂。有意怜才,每遇行云处,幸时恁相过。”《醒

  • 杞国之忧

    源见“杞人忧天”。指对国家危亡的深深的忧虑。宋岳珂《桯史.岁星之祥》:“时虏初退,师尚宿留淮 泗。朝议凛凛,惧其反斾。士大夫皆有杞国之忧。”明 范濂《云间据目抄》卷五:“独以役重赋烦,人民凋瘵,识者不

  • 舐秦痔

    同“吮痈舐痔”。晋葛洪《抱朴子.畅玄》:“操隋珠以弹雀,舐秦痔以属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