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同盘而食

同盘而食

在一个盘子里吃饭,形容兄弟间亲密和睦。本于北魏杨椿家事。杨椿,字延寿,本字仲考,太和年中与兄长同蒙高祖赐名而改,恒农(今河南灵宝)人,连仕高祖、显祖、庄帝三朝,累官至司徒、太保、侍中。庄帝朝,椿频频上书请放归,帝下诏允椿乘安车、驾驷马,又令所在郡县时时按礼问安。临行时羽林卫送,文武百官在城西饯别,上路前,椿告诫他儿子说:“我家虽为富室,我却牢记当年祖辈约束我伯父叔父的话:‘果能富贵,也不要积金一斤、彩帛百匹以上,不要与豪势之家通婚。’如今,你们的服饰渐趋华美,我们这辈人的恭俭之德,也已不如上代。然而我们弟兄八人,如在家中必同盘而食,如有人暂出未归,必等他回来共食。现八人中仅存三人,更不忍相别了,只愿我弟兄一世能不异居,不分财,这些你们都已眼见,并非虚情。如你们兄弟中,以后有独食的,就又不如我这一辈了……你们若能谨记我这些言语,不仅今后仍能振兴家业,百年之后,也将了无遗恨呀!”

【出典】:

魏书》卷58《杨椿传》1289页:“椿临行,诫子孙曰:‘今汝等……恭俭之德,渐不如上世也。又吾兄弟,若在家,必同盘而食,若有近行,不至,必待其还,亦有过中不食,忍饥相待。吾兄弟八人,今存者有三,是故不忍别食也。又愿毕吾兄弟世,不异居、异财,汝等眼见,非为虚假。如闻汝等兄弟,时有别斋独食者,此又不如吾等一世也。’”


偏正 在同一个盘子里吃饭。形容兄弟友爱和睦。《魏书·杨椿传》:“吾兄弟,若在家,必~,若有近行不至,必待其还,亦有过中不食,忍饥相待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赞美手足情谊。 →伯歌季舞 ↔尺布斗粟


【词语同盘而食】  成语:同盘而食汉语词典:同盘而食

猜你喜欢

  • 洛浦甄

    同“洛神”。明袁宏道《泾阳驿见王子声壁间韵》:“研乞铜台瓦,姻求洛浦甄。”

  • 覆鹿遗蕉

    源见“蕉鹿梦”。谓得失荣辱无常,如同梦幻。王闿运《〈桂阳州志〉序》:“覆鹿遗蕉,亡猿灾木,非敌非寇,自倾自覆。”见“覆鹿寻蕉”。王闿运《湘绮楼又集·桂阳州志序》:“述李汤邓邝段传,罗平治成,明社已屋。

  • 袴下辱

    韩信受辱,从人股下爬过的故事。袴下:股下,《史记.淮阴侯列传》:“淮阴屠中少年,有侮信者,曰:‘若虽长大,好带刀剑,中情怯耳。’众辱之曰:‘信能死,刺我;不能死,出我袴下。’于是信孰视之,俯出袴下,蒲

  • 倩女离魂

    唐.陈玄祐《离魂记》传奇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:唐人张镒家住衡州,有一个女儿名叫倩娘,外甥名叫王宙。王宙自幼聪明伶俐,镒就答应把女儿嫁给他。长大以后,倩娘与王宙更是相互爱慕,共盼关睢之乐。谁知张镒后来又把

  • 点首朱衣

    源见“朱衣点头”。指定夺文章好坏的神灵。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.滦阳消夏录一》:“余次日诣树,各答以揖。为镌一联于祠门曰:‘参天黛色常如此,点首朱衣或是君。’”

  • 让一头

    源见“放他头地出”。形容人赏擢后进,避贤让路。宋陈师道《赠魏行》之三:“名驹已自思千里,老子终当让一头。”

  • 渊鱼丛爵

    源见“为渊驱鱼,为丛驱雀”。比喻为政不善,结果促使人民转向敌方。清谭嗣同《思纬?㚃台短书.报贝元徵》:“渊鱼丛爵,楚材晋用,此固在上者驱迫使然,彼为士者独不可悟商务力量之大乎?”并列 爵,同“雀”。语

  • 忘机鸥鹭

    源见“鸥鹭忘机”。借指心地纯朴,没有机心的人。宋吴琚《浪淘沙》词:“忘机鸥鹭立汀沙。咫尺钟山迷望眼,一半云遮。”

  • 惊鹊

    源见“乌鹊南飞”。比喻无处栖身的人。宋苏轼《次韵蒋颖叔》:“月明惊鹊未安枝,一棹飘然影自随。”【词语惊鹊】   汉语大词典:惊鹊

  • 步兵归

    源见“莼羹鲈脍”。喻归隐。清宋琬《二陆宅》诗:“堪笑机 云非俊物,秋风不共步兵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