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蟾宫折桂”。喻科举登第。宋周紫芝《木兰花.长安狭邪中有高自标置者客非新科不得其门》词:“檀郎未摘月边枝,枉是不教花爱惜。”
表示价值极低。语出唐.李白《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》:“吟诗作赋北窗里,万言不直一杯水。”宋.陈宗礼《宾退录序》引宋赵与时诗:“达人澄此心,肯为万法起?眼看声色尘,不直一杯水。”
《五灯会元.释迦牟尼佛》:“世尊在灵山会上,拈花示众,是时众皆默然,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。世尊云:‘吾有正法眼藏,涅槃妙心,实相无相,微妙法门,不立文字,教外别传,付嘱摩诃迦叶。’”后以“拈花一笑”喻心
源见“沧浪濯缨”。指隐者、渔父。唐李白《笑歌行》:“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,还道沧浪濯吾足。”偏正 隐者、渔父。语本《楚辞·渔父》:“渔父莞尔而笑,鼓枻而去。乃歌曰:‘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吾缨;沧浪之水
顺着事物的趋势而引导推动之。《史记.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善战者,因其势而利导之。”偏正 因,顺着;利导,引导。顺应事物的发展趋势,恰当地加以引号。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,齐号为
借指闲逸的情趣。唐柳宗元《种术》诗: “爨竹茹芳叶,宁虑瘵与瘥。留连树蕙辞,婉娩采薇歌。” 参见:○首阳采薇
本:指嫡传子孙。支:指庶族子孙。亦作“枝”。百世:百代。 子孙嫡庶,百代沿袭。 旧时形容子孙繁衍,福泽绵延。语出《诗.大雅.文王》:“文王孙子,本支百世。”毛传:“本,本宗。支,支子也。”(《左传
源见“紫气东来”。借指隐遁避世的高士。宋 萧豳《题汪水云诗卷》诗:“归郭令威空化鹤,度关老子偶乘牛。”
《三国志.魏书.陈思王植传》:“陈思王植字子建。年十余岁,诵读《诗》、《论》及辞赋数十万言,善属文。太祖尝视其文,谓植曰:‘汝倩人邪?’植跪曰:‘言出为论,下笔成章,顾当面试,奈何倩人?’时邺铜爵台新
十五:指阴历每月十五日。 月亮一过十五,光辉就减弱;好比人过中年,精力衰退,难谋进取。这是元代戏剧中的常用语。语出元.关汉卿《蝴蝶梦》楔子:“月过十五光明少,人到中年万事休。儿孙自有儿孙福,莫为儿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