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半部论语

半部论语

宋.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七:“杜少陵诗云‘小儿学问止《论语》,大儿结束随商贾’,盖以《论语》为儿童之书也。赵普再相,人言普山东人,所读者止《论语》,盖亦少陵之说也。太宗(赵匡义)尝以此论问普,普略不隐,对曰:‘臣平生所知,诚不出此。昔以其半辅太祖(赵匡胤)定天下,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。’普之相业,固未能无愧于《论语》;而其言,则天下之至言也。”

宋史.赵普传》亦有赵普死后,家人在他的书箱中看到有《论语》二十篇的记载。

“半部论语”是宣扬儒术的典型说法,故后常以此用为推崇孔孟之道的典故。旧称“半部《论语》治天下”,典出于此。


见“半部论语治天下”。严复《救亡决论》:“从此天下事来,吾以半部《论语》治之足矣,又何疑哉! 又何难哉!”


【典源】 宋·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乙编卷一:“赵普再相,人言普山东人,所读者止《论语》,……太宗尝以此语问普,普略不隐,对曰:‘臣平生所知,诚不出此。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,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。’”

【今译】 宋代赵普再任宰相,有人说他为山东人,只读过《论语》一部书。太宗 (赵匡义) 曾以此问他,赵普回答说:“我平生所学,实在没有超出《论语》。从前以半部《论语》辅佐太祖(赵匡胤) 定天下,现欲以另半部《论语》辅佐陛下建立太平盛世。”

【释义】后以此典形容以学识辅佐君王。

【典形】半部、半部佐君王、鲁论半部。

【示例】

〔半部〕 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》:“自占了江山,猛起宫殿,半部上山河不见。”

〔半部佐君王〕 清·钱谦益《龚孝升求赠塾师》之一:“何似东村赵学究,只将半部佐君王。”

〔鲁论半部〕清·杨潮观《开金榜朱衣点头》:“想鲁论半部大勋贤,岂少当年文献。”


【词语半部论语】  成语:半部论语汉语词典:半部论语

猜你喜欢

  • 鱼跃鸢飞

    源见“鸢飞鱼跃”。谓世间生物任性而动,自得其乐。清魏源《〈诗比兴笺〉序》:“〔夫子〕与赐 商言《诗》,切磋绘事,告往知来:是则鱼跃鸢飞,天地间形形色色,莫非诗也。”见“鸢飞鱼跃”。宋·陆游《除宝谟阁待

  • 香车

    源见“阿香推雷车”。指打雷。明谢谠《四喜记.喜逢甘雨》:“香车声破江门晓,云端一泻天瓢,沛人间盆倾下洨,八荒洗尽焰敲。”【词语香车】   汉语大词典:香车

  • 庐山真面目

    宋.苏轼《题西林壁》诗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无一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江西庐山峰峦起伏,形态万千,重岩叠嶂,烟云缭绕,人在山中,极不易识其真貌。后用以比喻加以掩饰或隐藏不易识别的

  • 放雪翎飞

    同“放鹤”。唐李谷《和皮日休悼鹤》:“道林曾放雪翎飞,应悔除庭闭羽衣。”

  • 杀蛇

    汉.贾谊《新书》卷六“春秋”:“孙叔敖之为婴儿也,出游而还,忧而不食。其母问其故,泣而对曰:‘今日吾见两头蛇,恐去死无日矣(这句是说恐怕离死没有几天了)。’其母曰:‘今蛇安在?’曰:‘吾闻见两头蛇者死

  •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

    旧指按照孔孟之道,修养自身品性,管好家庭,治理好所在地区(原指诸侯国),最后使全中国安定太平。语出《礼记.大学》:“身修而后家齐,家齐而后国治,国治而后天下平。”后多引作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〕。元.苏

  • 河鹊填桥

    同“乌鹊填桥”。唐郑愔《陪幸昭容院》诗之三:”河鹊填桥至,山熊避槛亚。”

  • 河阳色

    源见“河阳一县花”。泛指桃李花色艳丽。清孙枝蔚《赠安肃梁明府木天》诗之一:“花少河阳色,琴无单父声。”【词语河阳色】   汉语大词典:河阳色

  • 沉浮

    源见“致书邮”。指书信半途被毁之虞。明高启《寄家书》诗:“底事乡书累自修,路长惟恐有沉浮。”【词语沉浮】   汉语大词典:沉浮

  • 局高蹐厚

    同“局高天,蹐厚地”。晋葛洪《抱朴子.知止》:“或智小败于谋大,或辕弱折于重载,或独是陷于众非……或竭心力而遭吴起之害;故有局高蹐厚,犹不免焉。”见“局天蹐地”。明·张煌言《天地之大德曰生》:“则聪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