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刘伶酒德

刘伶酒德

同“刘伶好酒”。唐元稹《酬乐天劝醉》诗:“刘伶称酒德,所称良未多。”


【典源】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刘伶著《酒德颂》、意气所寄。”注引《竹林七贤论》曰:“ (刘伶) 未尝措意文章,终其世,凡著《酒德颂》一篇而已。其辞曰:‘有大人先生者,以天地为一朝,万期为须臾,日月为扃牖,八荒为庭衢。行无辙迹,居无室庐,幕天席地,纵意所如。……先生于是方捧罂 (ying) 承槽,衔杯漱醪,奋髯箕踞,枕麴藉糟。无思无虑,其乐陶陶。兀然而醉,慌尔而醒,静听不闻雷霆之声,熟视不见太山之形,不觉寒暑之切肌,利欲之感情。俯视万物之扰扰,如江汉之载浮萍。二豪侍侧焉,如蜾蠃之与螟蛉。”《晋书·刘伶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魏晋时名士刘伶 (一说作“灵”,字伯伦) 著《酒德颂》,大意为: 有位大人先生,以天地为一间居室,万年为一瞬间,日月为门户,八荒为庭院。行无痕迹,居无住所,在天地之间露处,随意往来。他捧着酒瓶,杯不离口,随意躺卧,头枕酒糟。无思无虑,其乐陶陶。醉意熏然,忽睡忽醒,耳听不见雷霆,眼看不见泰山,感觉不到寒暑变化,利欲也不能使他动情。俯视世间乱纷纷的万物,如同大江大河的浮萍。

【释义】后以此典指人纵饮酣畅忘情。

【典形】 刘伶酒德、刘灵天幕、席天幕青天、一颂伯伦、糟藉、枕麴、枕麴刘生、枕糟麴、枕麴先生、学伯伦、饮许伯伦右、伯伦为醉伴、刘伶醒。

【示例】

〔刘伶酒德〕 唐·元稹 《酬乐天劝醉》:“刘伶称酒德,所称良未多。”

〔刘灵天幕〕 唐·李商隐《假日》:“谁向刘灵天幕内,更当陶令北窗风。”

〔席地幕青天〕 宋·苏轼《浣溪沙·徐邈能中》:“徐邈能中酒圣贤,刘伶席地幕青天。”

〔一颂伯伦〕 宋·苏轼《崔文学甲携文见过》:“为文不在多,一颂了伯伦。”

〔糟藉〕 唐·元稹《饮致用神麴酒》:“瓮眠思毕卓,糟藉忆刘伶。”

〔枕麴〕 宋·苏轼《和鲁人孔周翰题诗》之一:“定知来岁中秋月,又照先生枕麴眠。”

〔枕麴刘生〕 唐·刘禹锡《吴方之见示独酌小醉首篇》:“散金疏傅寻常乐,枕麴刘生取次歌。”

〔枕糟麴〕 宋·苏轼《寄周安孺茶》:“为问刘伯伦,胡然枕糟麴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尸谏

    《韩诗外传》卷七:“昔者卫大夫史鱼(一作子鱼)病且死,谓其子曰:‘我数言蘧伯玉之贤而不能进,弥子瑕不屑而不能退,为人臣生不能进贤而退不屑,死不当治丧正堂,殡我于室足矣。’卫君问其故,子以父言闻。君造然

  • 康哉良哉

    源见“康哉”。喻指君臣相得。唐太宗《答魏徵手诏》:“必望收彼桑榆,期之岁暮。不亦康哉良哉,独惭于往日;若鱼若水,遂爽于当今。”

  • 黄绮

    《史记.留侯世家》:“顾上有不能致者,天下有四人。四人者年老矣,皆以为上慢侮人,故逃匿山中,义不为汉臣。”唐.司马贞《史记索隐》:“四人,四皓也,谓东园公、绮里季、夏黄公、角里先生。”晋.皇甫谧《高士

  • 少见多怪

    汉牟融《理惑论》:“谚云:‘少所见,多所怪,睹馲驼,言马肿背。’”后以“少见多怪”谓见闻少,遇不常见的事物以为怪。清魏源《圣武记》卷七:“彼鄂尔泰者,不陈明其所以然,而徒予世人以少见多怪也。”并列 见

  • 檀施

    同“檀越”,佛家语,对施主的称呼,是梵语“檀那”、汉语“布施”的合称。宋代余靖《沙圆塔铭》:“檀施委积库司,常余百万。”【词语檀施】   汉语大词典:檀施

  • 古押衙

    唐.薛调撰《无双传》:“唐王仙客者,建中中朝臣刘震之甥也。初,仙客父亡,与母同归外氏。震有女曰无双,小仙客数岁……常见敕使说:‘富平县古押衙,人间有心人。’今能求之否……无双遭乱世籍没,而仙客之志,死

  • 王家

    《晋书.王羲之传》记载:东晋琅邪王家人才辈出,其中王导从子王羲之为著名书法家。羲之生七子,有五人知名,如王徽之、王献之等。王家,指东晋琅邪王世家族,为世代旺族,人才辈出。特别是王羲之父子,广有才名。后

  • 东床客

    同“东床坦腹”。唐刘长卿《登迁仁楼酬子婿李穆》诗:“赖有东床客,池塘免寂寥。”【词语东床客】   汉语大词典:东床客

  • 携杖逐壶公

    源见“杖化龙”。谓追随道术之士。唐唐彦谦《乱后经表兄琼华观旧居》诗:“长忆映碑逢若士,未曾携杖逐壶公。”

  • 鹦鹉言

    唐.朱庆余《宫词》:“寂寂花时闭院门,美人相并立琼轩。含情欲说宫中事,鹦鹉前头不敢言。”诗人通过两位美人“不敢言”是因为在“鹦鹉前头”。鹦鹉会学舌,要传话,处于一个罗网密布的恐怖世界,连说话的自由也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