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公车上书

公车上书

公车:官署名。汉卫尉下属机构,设公车令,掌宫殿中司马门之警卫,并负责以公车接送被征召者、应举者、上书者。故称上书言事或入京请愿为“公车上书”。此典指东方朔初到长安(今陕西西安),即上书言事。后以此典形容大臣向皇帝上书言事;或特指入京会试之举人上书言事。东方朔(前154年——前93年),字曼倩,平原厌次(今山东陵县东北)人。性诙谐滑稽,善辞赋。汉武帝初即位,征举方正贤良材力之士,东方朔爱好古代流传之书籍和儒家经学,广泛地阅览许多诸子百家之书。东方朔初到长安时,就到公车官署上奏章给汉武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126《滑稽列传·东方朔》3205页:“武帝时,齐人有东方生(东方先生)名朔,以好古传书,爱经术,多所博观外家之语(即“外家传语”)。朔初入长官,至公车上书。”

【例句】:

汉·班固《汉书·张敞传》:“天子思敞功效,使使者即家在所召敞。敞……即装随使者诣公车上书。” 吴玉章《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》:“正在北京会试的各省举子也纷纷集会、请愿,康有为即曾联络其中的一千余人,举行了著名的‘公车上书’。”


偏正 公车,本汉代官署名,其职掌之一是以公家车马接送被征召者、应举者和上书者,并加以接待;后因而也代指举人入京应试。旧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。语出《史记·东方朔传》:“朔初入长安,至公车上书,凡用三千奏牍。”《孽海花》32回:“割台原是不得已之举,台民不甘臣日,~反抗,列名的千数百人。”△用于诚劝。


【词语公车上书】  成语:公车上书汉语词典:公车上书

猜你喜欢

  • 秦世客

    源见“桃花源”。指秦时避乱移居桃源之人。借指遁世隐居之人。唐戴叔伦《桂阳北岭偶过野人所居聊书即事呈王永州邕李道州圻》诗:“乍疑秦世客,渐识楚人言。不记逃乡里,居然长子孙。”

  • 桃花路

    同“桃花洞”。清王夫之《归朝欢.春晚》词:“任桃花路杳天台,不道仙源隔。”

  • 棌椽不斫

    源见“棌椽”。以棌木为椽,不加雕饰。形容俭约。《宋书.乐志三》:“舜漆食器,畔者十国;不及唐尧,棌椽不斫。”【词语棌椽不斫】   汉语大词典:棌椽不斫

  • 思如涌泉

    形容人的才思敏捷,像涌泉一样不断冒出。又作“思如泉涌”、“思若涌泉”。为唐中宗时宰相李峤对苏颋(tǐng挺)的评价。苏颋,(670-727年)字廷硕,京兆武功(今陕西武功西)人。武则天时进士及第,袭父

  • 饮黄龙

    源见“痛饮黄龙”。谓打垮敌人而开怀畅饮。清 杜羲《满江红.渭北终南》词:“想男儿、立志饮黄龙,一杯酒。”

  • 孺子贫

    《后汉书.徐稚传》:“徐稚字孺子,豫章南昌人也。家贫,常自耕稼,非其力不食。恭俭义让,所居服其德。屡辟公府,不起。”东汉人徐稚字孺子,自幼务农,虽德才超群却不应征聘,被誉为高士。后以“孺子贫”代指贤才

  • 商羊独足

    同“商羊舞”。清 丘逢甲《雨晴渡江舟中叠前韵》:“商羊独足不成舞,万里愁天晴泪雨。”

  • 避实击虚

    军事上作战的一种策略,避开敌方主力,而攻击其防御薄弱的部分。《孙子.虚实》:“水之行,避高而趋下;兵之形,避实而击虚。”并列 攻敌之法。当避其坚强,攻其虚弱。语本《孙子·虚实》:“兵之形,避实而击虚。

  • 三斗尘与三斗醋

    《新唐书.权怀恩传》:“擢万年令,赏罚明,见恶辄取。时语曰:‘宁饮三斗尘,无逢权怀恩。’”《北史.崔弘度传》:“时有屈突盖为武侯车骑,亦严刻。长安为之语曰:‘宁饮三斗醋,不见崔弘度;宁灸三斗艾,不逢屈

  • 快婿

    旧称称心如意的女婿为“快婿”。《北史.刘延明传》:“吾有一女,欲觅一快女婿。”【词语快婿】   汉语大词典:快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