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偷香窃玉

偷香窃玉

亦作“窃玉偷香”。偷香:指贾充女贾午以所偷奇香私赠韩寿之事。后泛指男子暗中和女子偷情。韩寿(?-291年),字德真,南阳堵阳(今河南南阳一带)人,西晋大臣贾充之婿,官至散骑常侍、河南尹。韩寿容貌俊秀,举止潇洒,贾充辟为司空掾。贾充每次宴请宾客,其女贾午就躲在帐后偷看,非常喜欢韩寿,便与之暗中来往。当时西域进贡了一种奇香,人一用便几个月其味不绝,武帝司马炎视为珍贵之物,仅赐给了贾充和大司马陈骞。贾午将之暗中赠给韩寿。贾充的属下闻到韩寿身上香味浓郁,便在贾充面前称赞韩寿所用香之奇特。贾充因而察觉其女和韩寿私通,只是府中把守很严,不知他从何处进来,便在夜里假装惊醒说:“有盗贼闯入。”派人沿院墙察看。手下人回禀说:“哪儿都没有异常,只是在东北角发现好象有狐狸来往之处。”贾充于是拷问其女仆人,得到实情。贾充把这件事掩盖下来,并把女儿嫁给了韩寿。

【出典】:

晋书·贾充传》卷40,1173页:“时西域有贡奇香,一著人则经月不歇。帝甚贵之,惟以赐充及大司马陈骞,其女密盗以遗寿,充僚属与寿燕处,闻其芬馥,称之于充。自是充意知女与寿通,……遂以女妻寿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韩偓《闺情》:“何郎烛暗谁能咏,韩寿香消亦任偷。” 五代·欧阳炯《春光好》:“虽似安仁掷果,未闻韩寿分香。”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一本二折:“虽不能勾窃玉偷香,且将这盼行云眼睛儿打当。”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二十八卷:“安排布地瞒天谎,成就偷香窃玉情。”


见“窃玉偷香”。《红楼梦》1回:“大半风月故事,不过~,暗约私奔而已,并不曾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。”


【词语偷香窃玉】  成语:偷香窃玉汉语词典:偷香窃玉

猜你喜欢

  • 裂土封诸侯

    同“分茅列土”。《商君书.赏刑》:“汤与桀战于鸣条之野,武王与纣战于牧野之中,大破九军,卒裂土封诸侯。”

  • 鹑褐

    同“鹑衣”。清李渔《慎鸾交.送远》:“不到中年觅小星,岂是夫纲正。况又在琴瑟方调,鸾凤初乘,鹑褐才离,龙榜新登。”【词语鹑褐】   汉语大词典:鹑褐

  • 人约黄昏后

    宋.欧阳修《生查子》:“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。月到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。”后因以“人约黄昏”比喻情人约会。元.无名氏《云窗梦》二折:“散了客宾,早教我急煎煎心困,我则怕辜负了人约黄昏。”明.祝枝山《八

  • 中年丝竹

    源见“东山丝竹”。谓中年以后以音乐作消遣。清 丘逢甲《次韵答晓沧冬日见过草庐》诗:“满座酒尊怀北海,中年丝竹负东山。”

  • 吹求

    源见“吹毛求疵”。谓刻意挑剔毛病。宋苏辙《李谏议谢二府启》:“虽循省之无瑕,顾吹求之已密。”《明史.李士柔传》:“诰敕用宝,岁有常期,未有十年后用宝进呈,吹求当制者也。”亦用为审察的谦词。清王鹏运《彊

  • 徙薪策

    同“曲突谋”。清 陈宝琛《送仲勉之官云南》诗:“夙疑大国患,或在西南陲。徙薪策不售,两纪空赍咨!”

  • 绕梁遏云

    源见“馀音绕梁”、“响遏行云”。形容歌曲的高妙动人。明臧懋循《元曲选后集序》:“按拍者既无绕梁遏云之奇,顾曲者复无辍味忘倦之好,此乃元人所唾弃,而戾家畜之者也。”并列 绕,环绕。遏,阻止。余音绕梁,响

  • 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

    领导人本身的行为正当,不发命令,事情也能行得通;如果他本身的行为不正当,即使三令五申,老百姓也不会信从。语出《论语.子路》:“子曰:‘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’”《资治通鉴.齐纪.明帝建

  • 咬文啮字

    见“咬文嚼字”。清·朱焘《北窗呓语》:“酒场遇不读书人,所行觞政,切不可~,兼以诗词困人。”【词语咬文啮字】  成语:咬文啮字汉语大词典:咬文啮字

  • 汉南春

    源见“桓公柳”。借指当年所植,现已长大的柳树。唐徐凝《浙东故孟尚书种柳》诗:“不似当时大司马,重来得见汉南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