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人言不足恤

人言不足恤

王安石不惧朝内外非议而执意变法事。王安石(1021-1086年)字介甫,号半山,宋抚州临川(今江西抚州)人。仁宗庆历二年(1042年)中进士,历任签书淮南判官、鄞(yín银)县知县、舒州通判。嘉祐二年(1057年)知常州。次年,移提点江东刑狱,入为三司度支判官,迁知制诰。任朝官不久,就向仁宗上了万言书,提出改革政治、财政、军事和教育等的具体意见,主张变法革新,培养人才。但未被采纳。神宗即位,任王安石为江宁知府,并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,上《本朝百年无事札》列举了北宋建国以来各项制度的弊端,阐述改革的必要,正与神宗意合。神宗熙宁二年(1069年)拜参知政事(副宰相),设制置三司条例司,主持变法。陆续颁行了农田水利、青苗、均输、保甲、免役(募役)、市易、保马、方田等新法,史称王安石变法。次年,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(宰相)。王安石变法遭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。他们以“祖宗法制”不能变的立场,反对变法,还把熙宁年间发生的自然灾害同推行新法联系起来,说是由于变法违反了天命造成的;甚至对王安石进行人身攻击和诬蔑。但王安石坚持变法立场,自信所见,执意不回。引经书文义作变法的理论根据,每每以数百言陈述己见,力排保守派非议。他针对许多人指责变法是不顺天意、不听人言、不守祖宗之法,提出了著名的“三不足畏”说:“天象的变化不足畏,祖宗的法典不足以效法,人们攻击变法的言论不值得忧虑。”为了使变法的措施顺利推行,王安石将朝官和地方官中一些老成守旧的人几乎全都罢免,任用一些聪慧敏捷的弟子。熙宁六年(1073年)全国发生了严重旱灾,保守派乘机将天灾的产生归罪于王安石,第二年王安石第一次被罢相,变法遭到严重挫折。后来,王安石再次拜相,但于熙宁九年(1076年)10月再次辞去宰相职位。从此,他离开政治舞台,一直到元丰八年(1085年)三月宋神宗病逝,他都未回到朝中;次年在江宁钟山(今南京紫金山)逝世。

【出典】:

宋史》卷327《王安石传》10550、10551页:“安石性强忮(zhì志,刚愎),遇事无可否,自信所见,执意不回。至议变法,而在廷交执不可,安石傅经义,出己意,辩论辄数百言,众不能诎(qū屈,屈服,折服)。甚者谓‘天变不足畏,祖宗不足法,人言不足恤’。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,多用门下儇(xuān喧,便捷)慧少年。久之,以旱引去。洎复相,岁余罢。终神宗世不复召,凡八年。”


主谓 人言,别人的议论。恤,忧虑。不必害怕别人议论。语本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:“礼义不愆,何恤于人言。”《宋史·王安石传》:“天变不足畏,祖宗不足法,~。”△多用于为政或处世。↔人言可畏众口铄金 青蝇点素 三人成虎 暗箭伤人


【词语人言不足恤】  成语:人言不足恤汉语词典:人言不足恤

猜你喜欢

  • 张雷

    源见“丰城剑气”。喻指善识才者。唐白居易《闻李尚书拜相寄贺微之》诗:“夔禼定求才济世,张 雷应辨气冲天。”唐贾岛《寄令狐绹相公》诗:“良 乐知骐骥,张 雷验镆鎁。”【词语张雷】   汉语大词典:张雷

  • 桐乡爱

    源见“桐乡归葬”。称美有惠政的地方官受到百姓的爱戴。唐李德裕《近于伊川卜山居将命者画图而至欣然有感》诗:“邑有桐乡爱,山余黍谷暄。”

  • 梦喜三刀

    亦作“梦应三刀”、“入梦三刀”。指官吏升迁。典出晋王濬(jùn)之事迹。王濬(206-286年),字士治,弘农湖县(今河南灵宝西南)人,少时博览典籍,志向远大。一次他修建住宅时,在门前开出很长一段路来

  • 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

    东隅,东方。日出东方,故以东隅指早晨。桑榆,树名。日落于西方,余光尚留于树上,故以此指傍晚。全句指经过努力,形势会迅速扭转。早晨失去,不到晚间就重新收回。冯异(?-34年),字公孙,颖川父城(今河南平

  • 弋者何篡

    汉.扬雄《法言.问明》:“治则见,乱则隐。鸿飞冥冥,弋人何篡焉?”晋.李轨注:“君子潜神重玄之域,世网不能制御之。”鸿,大雁。弋,古代以绳系在箭上射猎。篡,夺取,取得。大雁高飞,射猎者不能射中而取得,

  • 吊屈

    汉贾谊《吊屈原文.序》:“谊为长沙王太傅,既以谪去,意不自得。及渡湘水,为赋以吊屈原。屈原(字灵均),楚贤臣也,被谗放逐,作《离骚》赋,其终篇曰:‘已矣哉,国无人兮,莫我知也。’遂自投汨罗而死。谊追伤

  • 吹竽混真

    源见“滥竽充数”。比喻以次充好。常用为谦词。唐韩愈《和席八十二韵》:“倚玉难藏拙,吹竽久混真。坐惭空自老,江海未还身。”

  • 出幽迁乔

    同“出谷迁乔”。晋刘琨《答卢谌诗》之八:“光光段生,出幽迁乔,资忠履信,武烈文昭。”并列 比喻人的境遇好转或职位升迁。语出《诗经·小雅·伐木》:“出自幽谷,迁于乔木。”晋·刘琨《答卢谌诗》之八:“光光

  • 酒漉纱巾

    南朝 梁萧统《陶渊明传》载:陶渊明嗜酒,“郡将尝候之,值其酿熟,取头上葛巾漉酒,漉毕,还复著之。”后因用“酒漉纱巾”形容率真而洒脱的嗜酒生活。清金农《碧澜堂寄王豫》诗:“酒漉纱巾春瓮开,碧澜堂外望潆洄

  • 狗党狐朋

    见“狐群狗党”。【词语狗党狐朋】  成语:狗党狐朋汉语大词典:狗党狐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