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买臣负薪

买臣负薪

朱买臣(?-前115年)字翁子。西汉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早年家境贫寒,喜好读书。家无田产,常以砍柴卖柴为生。他肩挑柴禾,沿街叫卖,边走边翻卷诗书,背诵朗读。他的妻子感到羞耻而离开了他。后朱买臣在50岁那年被汉武帝任命为会稽太守,不久又提升为主爵都尉,位列九卿。后遂以“买臣负薪”为典,咏人在未遇时劳力贫居的生活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64下《朱买臣传》2791、2792、2794页:“朱买臣字翁子,吴人也。家贫,好读书,不治产业,常艾薪樵,卖以给食,担束薪,行且诵书。”“上拜买臣会稽太守。……征入为主爵都尉,列于九卿。”

【例句】:

晋·左思《咏史》:“买臣困采樵,伉俪不安宅。” 唐·李白《笑歌行》:“宁武子,朱买臣,扣角行歌背负薪。” 唐·韦应物《沣上西斋寄诸友》:“等陶辞小秩,效朱方负薪。” 唐·白居易《读史五首》之5:“买臣负薪日,妻亦弃如遗。” 唐·卢仝《感古四首》之四:“读书书史未润身,负薪辛苦胝生肘。” 唐·秦系《会稽山居寄薛播侍郎袁高给事高参舍人》:“宁知买臣困,犹负会稽樵。” 宋·陆游《幽居记今昔事》之9:“宁负翁之薪,耻售卞和玉。” 金·元好问《古意》之一:“四十有牧豕,五十有负薪。” 元·马致远《拨不断》:“子房鞋,买臣柴。屠沽乞食为僚宰,版筑躬耕有将才。” 明·高启《死亭湾》:“翁子昔未逢,妻去耻负薪;五十非晚贵,不能待终贵。” 清·吴伟业《过朱买臣墓》:“行年五十功名晚,何似空山长负薪。” 清·丘逢甲《村居书感》:“入传且栽元亮柳,行歌肯负买臣薪。”


【典源】《汉书·朱买臣传》:“朱买臣字翁子,吴人也。家贫,好读书,不治产业,常艾薪樵,卖以给食,担束薪,行且诵书。其妻亦负戴相随,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。买臣愈益疾歌,妻羞之,求去。买臣笑曰:‘我年五十当富贵,今已四十余矣。女苦日久,待我富贵报女功。’妻恚怒曰:‘如公等,终饿死沟中耳,何能富贵?’买臣不能留,即听去。其后,买臣独行歌道中,负薪墓间。”

【今译】 汉代朱买臣字翁子,家中贫穷,喜好读书,不谋产业,常上山砍柴,卖柴糊口,在担柴路上,一边走一边大声诵书。他妻子也背柴相随,反复阻止买臣不让他在路上歌诵。买臣反而唱得声音更大了,其妻觉得羞耻,要求离异。买臣笑着说:“我年五十要富贵,现在已四十多岁了,你苦了很久,等我富贵报答你。”妻子发怒说:“像你这样的,早晚会饿死,怎么能富贵?”买臣留不住她,只好听她走了。以后,买臣独自行歌路上,负薪墓间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士人未发达之前,生活贫苦。

【典形】 负薪、困采樵、困负薪、买臣柴,买臣负薪、买臣薪、翁子薪,五十负薪、负薪长歌、行歌负薪、长歌负薪、负薪歌。

【示例】

〔负薪〕 唐·李白 《笑歌行》:“宁武子,朱买臣,叩角行歌背负薪。”

〔困采樵〕 晋·左思《咏史》之六:“买臣困采樵,伉俪不安宅。”

〔困负薪〕 南朝梁·何逊《赠族人秣陵兄弟》:“小子无学术,丁宁困负薪。”

〔买臣柴〕 元·马致远《拨不断》:“子房鞋,买臣柴,屠沽乞食为僚宰,版筑躬耕有将才。”

〔买臣负薪〕 南朝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时序》:“买臣负薪而衣锦,相如涤器而被绣。”

〔买臣薪〕 清 · 丘逢甲 《村居书感》:“入传且栽元亮柳,行歌肯负买臣薪。”

〔翁子薪〕 宋·陆游《幽居记今昔事》之九:“宁负翁子薪,耻售卞和玉。”

〔五十负薪〕 金·元好问《古意》之一:“四十有牧豕,五十有负薪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得之不得曰有命

    得:指获得官位。之:用同“与”。 说得着官位和得不着官位统由命运决定。原是孔子与弟子子路的对话。 后泛指一切听天由命。语出《孟子.万章上》:“孔子曰:‘有命’。孔子进以礼,退以义,得之不得曰有命。

  • 长卿涤器

    源见“文君沽酒”。谓文人潦倒失意。唐李端《重送郑宥归蜀因寄何兆》诗:“为报长卿休涤器,汉家思见茂陵书。”

  • 挂瓢

    《太平御览》卷七六二引“琴操”:“许由无杯器,常以手捧水。人以一瓢遗之。由操饮毕,以瓢挂树。风吹树,瓢动,历历有声。由以为烦扰,遂取捐之。”旧以许由“挂瓢”比喻清高自守,隐居遁世。唐.骆宾王《送尹大赴

  • 斫涉

    源见“截胫剖心”。谓斩断冬月涉水者的胫骨。形容残暴行为。汉班固《白虎通.礼乐》:“殷纣为恶日久,其恶最甚,斫涉刳胎,残贼天下。”《梁书.武帝纪下》:“斫涉刳孕,于事已轻;求鸡征杖,曾何足譬。”【词语斫

  • 赵囊

    同“赵壹囊”。宋王禹偁《谢赐御书字样钱表》:“臣等名惭夷甫,才谢鲁褒。实赵囊而空荷君恩,探禹穴而难穷圣作。”【词语赵囊】   汉语大词典:赵囊

  • 八柱

    《楚辞.天问》:“八柱何当?东南何亏?”王逸注:“言天有八山为柱。”古代神话传说,地有八柱,用以承天。后以“八柱”指擎天柱,能为国家扶倾持危胜大任之材。唐颜真卿《金紫光禄大夫守太子太傅陇西郡开国公李公

  • 七步诗

    源见“七步成诗”。本指曹植的《七步诗》。亦泛指诗,含文思敏捷意。元宋无《寄翰苑所知》诗:“学过《三都赋》,神超七步诗。”元耶律楚材《和天正之韵》:“奇辞解吐万言策,敏思能吟七步诗。”【词语七步诗】  

  • 棠干

    源见“召公棠”。喻指治理国家、受人爱戴的栋梁之才。晋陆云《晋故散骑常侍陆府君诔》:“朝陨棠干,邦丧国辉。”【词语棠干】   汉语大词典:棠干

  • 一字师

    宋.陶岳《五代史补》卷三“僧齐己”:“僧齐己,长沙人。长沙有大沩(即大沩山,在乡宁县西,以沩水发源于此,故名。以别于醴陵县的小沩山)同庆寺,僧多而地广,佃农仅(几乎,将近)千余家。齐己则佃户胡氏之子也

  • 困乏

    汉《尚书大传.略说》:“行而无资谓之乏,居而无食谓之困。”本是穷困缺乏的意思。后世则多解释为困倦、疲乏。【词语困乏】   汉语大词典:困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