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不蔓不枝

不蔓不枝

枝,也作“支”。宋代周敦颐《爱莲说》:“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,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。”原指莲梗的不旁生枝节,后多借以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的简洁流畅而能紧扣中心。


并列 不蔓延牵连,也不枝枝节节的。也比喻说话写文章简洁明快。宋·周敦颐《爱莲说》:“中通外直,~。”鲁迅《做古人和做好人的秘诀》:“先生就不再删你的文章了,只有篇末批些‘有书有笔,~’之类,到这时候,即可以算作‘通’。”△用于描写作物长得不蔓延不分权,也喻指文章说话简明流畅。→言简意赅 ↔节外生枝。 也作“不蔓不支”、“不枝不蔓”。


【词语不蔓不枝】  成语:不蔓不枝汉语词典:不蔓不枝

猜你喜欢

  • 朗陵公

    《文选》卷二十五晋.傅长虞(咸)《赠何劭王齐.序》:“朗陵公何敬祖,咸之从内兄。”唐.李善注:“臧荣绪《晋书》曰:‘何劭袭封朗陵郡公。’”晋人傅咸和何劭是从内兄关系,何劭是朗陵郡公。后遂用为咏内兄之典

  • 羹墙之悲

    源见“羹墙见尧”。喻指看见亡亲遗物的哀思。宋赵与虤《娱书堂诗话》卷下:“适睿思殿有徽祖御画,特为卓绝,上时持玩,以起羹墙之悲。”【词语羹墙之悲】  成语:羹墙之悲

  • 锦字诗

    同“锦字书”。唐温庭筠《咏寒宵》诗:“上郡归来梦,那知锦字诗。”

  • 恻隐之心

    《孟子.公孙丑上》:“侧隐之心,仁之端也。羞恶之心,义之端也。”后以恻隐之心比喻见人遭遇不幸所引起的同情怜悯之心。亦作“恻怛之心”。《警世通言》卷二一:“俺与你萍水相逢,出身相救,实出恻隐之心,非贪美

  • 亚夫细柳营

    指周亚夫驻军细柳(今陕西咸阳市西南渭河北岸)营,治军严谨。后以此典比喻号令严明,治军有方。周亚夫(?——前143年),沛(今江苏沛县)人。绛侯周勃之子,初封条侯。汉文帝时,匈奴贵族进攻,他以河内(治所

  • 梅花点额

    源见“梅花妆”。指描梅花于额上为饰。清蒲松龄《代毕信涉通王受兹启》:“柏叶浮金,金卮荐合欢之酒;梅花点额,玉台生并蒂之香。”

  • 延津剑

    源见“丰城剑气”。指龙泉、太阿雌雄二剑。明陈所闻《金落索.代王皖城答》曲:“遭逢不让延津剑,弃掷休如绿绮弦。”【词语延津剑】   汉语大词典:延津剑

  • 扪虱

    源见“扪虱而谈”。形容放达从容,侃侃而谈。唐李白《赠韦秘书子春》诗:“披云睹晴天,扪虱话良图。”亦泛指任情自适。唐李颀《野老曝背》诗:“有时扪虱独搔首,目送归鸿篱下眠。”【词语扪虱】   汉语大词典:

  • 无何有

    同“无何有之乡”。宋苏轼《和拟古》之一:“问我何处来?我来无何有。”【词语无何有】   汉语大词典:无何有

  • 问喘牛

    源见“丙吉问牛”。借指身居高官。宋梅尧臣《依韵和丁元珍寄张圣民》:“诗书每博约,文酒对献酬。其间最达者,今已问喘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