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一知半解

一知半解

形容知识浅陋,了解问题不深不透。宋代严羽《沧浪诗话.诗辨》:“然悟有深浅,有分限:有透彻之悟,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。”


并列 知道不多,理解肤浅。史生荣《教授不教书》:“他想搞些牧草育种,但品种培育得有大量的植物生理生化和遗传等方面的知识,对这些,他又~,再说也没有经费和设备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理解方面。


【词语一知半解】  成语:一知半解汉语词典:一知半解

猜你喜欢

  • 章华台

    《左传.昭公七年》:“楚子成章华之台,愿与诸侯落之。”《后汉书》卷八十下《文苑传.边让传》:边让《章华赋》:“(楚灵王)遂筑章华之台……设长夜之淫宴,作北里之新声。”春秋时,楚灵王建造章华台,以供欢乐

  • 相庄如宾

    同“相敬如宾”。清余怀《板桥杂记.丽品》:“苟儿心之所好,虽相庄如宾,性与之洽也。”见“相敬如宾”。清·余怀《板桥杂记·丽品》:“苟儿心之所好,虽~,性与之洽也。”【词语相庄如宾】  成语:相庄如宾汉

  • 有孔铸颜

    源见“铸颜”。谓孔子培养造就了颜渊。借指良师教导有方。清钱谦益《太常寺少卿鹿公墓志铭》:“生不独生,有孔铸颜。”

  • 伏波米

    同“伏波聚米”。宋苏轼《泗州过仓中刘景文老兄戏赠一绝》:“既聚伏波米,还数魏舒筹。”

  • 生桑之梦

    《三国志.杨洪传》“洪迎门下书佐何祗”裴松之注引晋陈寿《益都耆旧传.杂记》:“〔何祗〕尝梦井中生桑,以问占梦赵直,直曰:‘桑非井中之物,会当移植;然桑字四十下八,君寿恐不过此。’祗笑言‘得此足矣’。初

  • 相视莫逆

    源见“莫逆”。谓彼此友谊深厚,无所违逆于心。清侯方域《南省试策五》:“公卿大夫士相视莫逆,如出一辙。”见“相视而笑,莫逆于心”。清·侯方域《南省试策五》:“公卿大夫士~,如出一辙。”【词语相视莫逆】

  • 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斗量

    见〔凡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斗量〕。其他 比喻对人的考察和评价不能只看表面。《醒世恒言》卷3:“银匠是小辈,眼孔极浅,见了许多银子,别是一番面目,想道:‘~。’”△多用于对人评价的方式。也作“凡人不可貌

  • 悬门抉目

    源见“伍胥抉目”。指烈士殉国。柳亚子《痛哭》诗之八:“从此中原涂炭矣,悬门抉目我何心!”并列 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载:春秋时,吴王夫差听信谗言,不听吴国大夫伍员的忠告——拒绝越国求和,反而赐剑命其自杀

  • 蚊虻负山

    《庄子.应帝王》:“其於治天下也,犹涉海凿河,而使蚊负山也。”比喻力弱者担重任,难以胜任。晋葛洪《抱朴子.论仙》:“况长生之事,世所希闻乎!望使必信,是令蚊虻负山,与井蟆论海也。”主谓 比喻力弱者担任

  • 高自标置

    亦作“高自标树”、“高自位置”。标:标榜。置:安放。自我标榜,把自己放在很高的地位上。形容自我估价很高。刘恢,字真长,沛国相(今安徽濉溪县西北)人。少时家贫,而志向高远,深得王导器重。成人后,名声更著